这个国庆假期,体育旅游掀起热潮。
近年来,随着生活质量改善,体育旅游这种特殊的休闲生活方式,越来越受国人追捧,甚至成为旅游业一种新业态。内需增长和收入增长趋势正推动“体育+旅游”成为一个新金矿。业内人士认为,“体育+旅游”将成为继“互联网+体育”之后的新风口,因为旅游正从传统的观赏性旅游向体验型旅游发展,而体育旅游则为消费者提供了较好的体验式旅游需求。
中外研究表明,人均GDP超4000美元,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500美元,恩格尔系数降至40后,体育旅游将呈跨越式发展。在我国一些地区,体育旅游正蔚然成风,比如海南潜水、内蒙古骑马、大连海上蹦极以及各地纷纷兴起的攀岩、探险等项目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加入其中。
而在体育与旅游越走越近的过程中,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:一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赛事与特定的旅游资源匹配,二是在提高赛事等级与提升参赛者满意度之间应做什么样的取舍。
选择什么样的赛事才能与旅游资源合理匹配的问题,需要因地制宜、具体分析,不是说什么赛事火就引入什么赛事,能让赛事润物无声地推介旅游资源才是上佳选择;至于说到提升赛事等级与提高参赛者满意度如何取舍,符合发展潮流的理智选择肯定是提升参赛者满意度。
◆ ◆ ◆ ◆ ◆
以赛事为平台推介旅游资源,近年来各地一直都在尝试。但赛事成长有其特定规律,想要让赛事与旅游结合得更好,就要有更合理的前期设计与更客观的后期评估,力争做到赛事成长与旅游推介相得益彰。如果只是强调赛事为旅游服务、或者只是强调赛事的特殊性而不考虑为推介旅游提供平台,都不会使体育牵手旅游走得更远。
仅以“帆船之都”青岛的发展为例,在这个地方举办帆船赛就很好的利用了青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2008年奥运会帆船赛在青岛的成功举办为“帆船之都”城市品牌的树立提供了。后奥运时代,青岛体育旅游产业飞速发展,克利伯环球帆船赛、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、世界杯帆船赛等国际高端赛事的成功引进和举办,为青岛市体育产业、旅游、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。从成功制造12条70英尺的克利伯大帆船并投入比赛,到2016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青岛站比赛4天时间吸引60万人流至浮山湾沿岸观赛,再到2016第八届青岛国际帆船周·青岛国际海洋节四大会场立体式联动,无不彰显着青岛在推动体育产业和旅游业融合方面的巨大突破。
在刚刚结束的2016世界杯帆船赛青岛站比赛中,青岛进一步推进观赛互动,乐视体育携手青岛电视台利用电视、网络双重平台于9月23日对赛事进行联动传播,覆盖青岛地区近50万青岛电视观众和100万网络用户。新浪微博对世界杯赛事进行图文和视频直播,话题阅读量18万,直播观看人数10.6万,事件新闻覆盖度已达106.3万人次。多年来,青岛凭借优良的场馆设施、专业的运行团队、出色的赛事组织获得世界帆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,巩固了自己“举办国际重大帆船赛事最多的亚洲城市”的地位,世界帆联主席卡洛斯不吝溢美之词,称赞青岛已成为亚洲帆船运动的领军城市。
在此基础上,青岛不断尝试新的突破,10月10日, 首次举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——2016“远东杯”国际帆船拉力赛正式扬帆起航。本次比赛填补了中日韩俄区域没有长距离帆船拉力赛的空白,为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帆船运动快速发展,开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秀掩体育发展带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旅游正成为我国居民生活的刚性需求,体育旅游如何适应市场变化,让观光、度假与专项体育旅游并驾齐驱,形成三足鼎立之势,进而助力实现“健康中国”的国家战略,体育旅游大有可为。